古代的消暑饮品“碧筒饮”是用什么盛放的
荷叶。“碧筒饮”是古人发明的一种消暑饮品,始于魏晋,盛于唐宋。“碧筒饮”也叫碧筒杯、荷杯、荷盏,就是采摘新鲜荷叶盛酒,再将叶心捅破,使茎叶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文人雅士称之为“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
1、饮食调理:古代人注重饮食调理来消暑。他们多食用清凉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芦荟、苦瓜等。另外,他们也会将果蔬制成冰品或冰镇饮料来降低体温。
2、游泳戏水:在河流、湖泊或人工水池中游泳是古代人的消暑方式之一。他们会选择水质清澈的地方,在水中畅游或玩水游戏来降低体温。
3、服饰:古代人在夏季会选择透气、凉爽的服饰来抵御酷热。比如,男性会穿着宽松的薄布衣物,女性则多穿轻薄的丝绸或棉质衣物。
4、树荫避暑:在炎热的夏季,古代人会寻找树荫来避暑。树荫下气温较低,可以提供一定的清凉感。他们会在树荫下休息、聚会、娱乐等。
5、泡脚降温:古代人经常使用泡脚来消署。他们将脚浸泡在凉水或加入草药的水中,以通过足部散发热量来调节体温
6、扇子和扇舞:扇子是古代人的必备物品,尤其在夏季。他们用扇子扇风降温,并创造了扇舞这一艺术形式,以表达对清凉的追求。
7、度假避暑:一些富裕的古代人会选择前往高山、湖泊或沿海地区度假来避暑。这些地方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提供了一个消暑的好去处。
1、朱明:汉代学者编纂的第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东晋训诂学家郭璞注:气赤而光明。
2、朱夏:《尔雅》以“夏为朱明”,后因称夏为“朱夏”。三国时期曹植《槐赋》云:“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唐朝杜甫《三营民》诗曰:“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3、昊天:《尔雅·释天》说:夏为昊天。郭璞注:“言气皓旰,亦名‘中昊’、‘泰夏’。”
4、长赢:《尔雅·释天》称:“春为发生,夏为长赢。”北齐刘画《刘子·履言》释:“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赢,通盈,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
5、三夏:夏与春、秋、冬一样,三个月中也分为孟、仲、季,简称“三夏”。古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夏歌》云:“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
6、九夏:夏季三个月共90天,遂名“九夏”。晋朝陶渊明《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句。元朝范椁《以琼扇一握奉政黄明府》诗曰:“情知已是秋风后,留作明年九夏寒。”
7、长夏:本指农历六月,亦泛指夏季,是谓夏季白昼特别长。可见于唐代杜甫《江村》诗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