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月改名为什么研究会
鲁艺指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是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办的培养抗日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的学校。当时音乐系发起了民间音乐的研究与采集活动,成立了“民歌研究会”,后更名“中国民歌研究会”,1941年又更名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实际上是扩大了采集范围,不只民歌,还包括了民间音乐,但主要还是民歌。
1939年2月,鲁艺音乐系主任吕骥给该系高级班讲授新音乐运动史,针对抗战之前音乐界对民间音乐的忽视,发起了民间音乐的研究与采集活动。这个活动以是年3月5日鲁艺音乐系高级班成立的“民歌研究会”为标志,最初仅有19名成员,其第一届干事会正副主席分别由树莲(李凌)、罗椰波担任,李焕之、王萃、铁铭等分任研究、采集、出版等工作。其后该会于1940年改名为“巾国民歌研究会”,1941年改名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
延安的民歌研究是针对此前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所形成的新音乐思潮而发起的,企图通过对民歌的研究创造一种新兴的、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音乐。这种以创造“新音乐”为目的的民歌研究运动,觉醒于对五四时期所形成起来的新音乐观的回应与反拨,从中国文化的历时性看,可视为新音乐观的一种发展。
意义在于,把原先立于西方音乐原则之上的新音乐观改造为置于本国民间音乐特Irl之中,并把这样一种具有民间音乐性质的音乐当作能代表近现代中国的、既与西方音乐又与传统音乐相区别的一种音乐,因此又被称为民族音乐,或具有民族性的音乐。然而,作者也指出,由于民歌研究的旨趣在创造一种新音乐,以反对另一种新音乐,故民歌研究实为一附庸。